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前方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苏教必修1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前方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苏教必修1_第1页
1/3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前方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苏教必修1_第2页
2/3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前方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苏教必修1_第3页
3/3
前 方问题导学1.人们的心灵需要有慰藉的地方,人有了痛苦总会想到要回家;可是人却又在一次次对家的惦念中走向前方。怎样理解人们惦念家乡与走向前方的矛盾?2.文章中出现的“路”“家”“旅途”“前方”等概念该如何理解?3.古往今来思念家乡的作品太多了,而曹文轩在文中却强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离家与归家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自主探究文章最后写道:“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文法导析1.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像结合起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能增加文章的思想容量,深化主题。本文虚实结合,以现实中的家、路为出发点,扣住心灵远游、寻找精神家园来写,表明人在寻找精神家园时的漂泊感和对理想的追求。2.反弹琵琶的手法。“反弹琵琶”即反其意而用之,是求异思维的一种形式,是经过了多个方向的“求异”之后,最终确定了朝原来的“信息”相反(或相对)的方向发展的一种表现,即一种逆向求异思维。运用逆向求异思维的方法,可以找到新的立意,发人深省。本文作者从摄影作品入手,如果仅是描摹画面,就缺少了味道,如果仅是想像人们内心正渴盼回家,也不足为奇。作者的巧思正在于运用了逆反思维:他们正在路上,他们曾有离家之举。接着非常自然地点出了文章的中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曹文轩先生无论是治学还是创作,都很讲究独辟蹊径。本文反弹琵琶的写法即是一个体现。3.语言深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作者用深邃的语言阐发对人生和对人的思考,富有哲理的语句随处可见。“即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四野茫茫,八面空空,眼前与心中,只剩下一条通往前方的路。”“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这样的语句,给文章增添了深刻的内涵,使文章更加耐人寻味。技法导练导练目标反弹琵琶本文作者运用逆反思维,在立意上反弹琵琶,说的是离家,却从反面着笔,最终归结的仍是对家的追寻,只不过这里的家已经不是普通的生养之地,而是精神的栖息之所。这种做法令读者为之眼前一亮。联系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见识,以“感谢自卑”为话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素材积淀话题集锦(1)“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志鸿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 前方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苏教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