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烛之武退秦师1.能够正确理解文中重要实、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如:贰、军、辞、鄙、陪、行李、共、济、肆、阙、说、若、夫、微、之等。2.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面前,深明大义,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把握烛之武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有勇有谋的形象特点。3.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并能运用抑扬结合的手法进行习作。1.连线作者左丘明,复姓左丘名明。春秋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人。为炎帝后裔,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任鲁国左史官,在任时尽职尽责,德才兼备,为时人所崇拜。左丘明编修国史,日夜操劳,历时 30 余年,终使《春秋左氏传》定稿。其历史、文学、科技、军事价值不可估量,为历代史学家和文人所推崇。主要作品《春秋左氏传》《国语》。《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2.探寻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鲁僖公三十年(前 630)九月十日这一天。此役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三年前晋文公流亡期间路过郑国时,郑文公没有以礼相待;再者是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真正原因是晋文公要争夺霸权。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再加上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联合围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郑文公自知不是秦、晋的敌手,所以便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烛之武利用秦、晋两国之间的利害冲突,终于说服了秦穆公,解除了郑国的危险。1.识字注音(1)重点字氾南(fàn) 共其乏困(gōng) 阙秦(jué)秦伯说(yuè) 逢孙(páng) 缒而出(zhuì)佚之狐(yì)(2)多音字2.字形辨认13.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同“矣”,语气词)(2)共其乏困(同“供”,供给)(3)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4.一词多义25.古今异义(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宴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节。今义:出门所携带的装有衣物、食品等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6.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驻扎)(2)与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