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一、关于专制王权的阶级属性在欧洲的君主专制大大加强的 17、18 世纪,专制君主对贵族常常采取将之排斥于国家重要机构之外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打击和削弱王权最主要的威胁,维护自己的地位。出于同样的目的,当资产阶级日益强大起来之后,王权也将予以限制。在此意义上,王权是凌驾于社会诸势力中的力量,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特殊利益。它的地位要求它同任何阶级都保持一定的距离。而王权的这种独立性本身是以社会上存在着两大势均力敌的阶级(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为前提的。由于这两个阶级势均力敌,王权便成了一种大家都要依靠的仲裁和保护力量。专制王权本质上是封建性的,它对资产阶级起过保护作用,但它们的共同利益是暂时的。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必与专制王权发生根本性冲突。另一方面,专制王权虽然打击过贵族,摧毁了他们的政治独立,但它维护了这个阶级的经济和社会特权,中世纪晚期,贵族阶级是一个日益没落的阶级。他们的财富在丧失,社会作用在减小,政治势力在衰落。许多人身陷重债,甚至半数地产都已抵押给他人。在这种压力重重,毫无出路的情况下,正是专制王权对他们起了保护作用。它通过向贵族提供有利可图的官职,大笔年金和馈赠,允许其延期偿还债款,下令减少利息率等措施,给了他们新的经济保障。在政治上,专制王权也为受到农民斗争威胁的贵族提供了一种新的保护。实际上,专制国王本身就是封建阶级的一员。而王权不过是整个封建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世界历史》(中古部分),马克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二、彼得一世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17~18 世纪的俄国处于落后的农奴制下,彼得一世为了富国强兵和对外侵略扩张,进行了如下改革:(1)建立并扩大海军,只能强兵;(2)学习西方文化技术,并未涉及政治制度;(3)推行学校教育只是改变上层社会文化落后的现象;(4)生活习惯西欧化更不能表明已进入资本主义;(5)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彼得一世虽然鼓励兴办工场手工业,但俄国的手工工场则是通过购买整个农庄的农奴为工场主劳动,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依然是农奴。从上述情况看,彼得一世改革巩固的是贵族地主和商人的统治,只是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并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是沙皇推行的封建性改革。但改革也有资本主义色彩,它发生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时期,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引进西方的生产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客观上促进了俄国工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