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2.掌握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3.掌握戚继光抗倭的事迹。4.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郑氏父子对台湾的开发。5.掌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原因、性质、经过。6.掌握中俄《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及评价。德育目标1.通过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指导学生学习华侨对南洋开发所做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3.通过学习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原因、性质、经过,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场中华民族为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而进行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背景、经过和作用进行分析,再对比荷兰殖民者对台湾的侵略,使学生认识到郑和航海与荷兰殖民者航海的本质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指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本教材中的六个历史事件进行分析,正确而全面地评述中国封建统治者对外部世界的态度。●教学重点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2.戚继光抗倭。3.郑成功收复台湾。4.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教学难点1.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军进入台湾?2.为什么说《尼布楚条约》是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边界条约?3.通过本节内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特征的理解。●教具准备1.投影仪。2.多媒体课件:郑和下西洋。3.地图:《戚继光抗倭形势》《郑和下西洋图》《亚洲地图》《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形势图》。4.自制投影图片:《清朝疆域简图》、郑和下西洋情况表、《尼布楚条约》内容表。●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2.图示教学法:用地球仪或地图和投影仪演示郑和下西洋;用局部图展示东南军民抗倭和中俄东段边境冲突的位置;也可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3.开放式教学法:(1)课前指导学生查阅、搜集本节六个历史事件的有关资料,为课堂讨用心 爱心 专心1论作好准备。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如: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明朝的海禁政策及其与“倭患”的关系;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原因和意义;《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背景和影响等。(2)对于若干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