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教师用书独具)●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体会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方法; (2)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3)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4)理解“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证明以及它的几何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探究抽象基本不等式;(2)通过几个例题的研究,掌握基本不等式≤,并会用此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大、最小值;(3)运用拆项、凑项和换元的方法,创造使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逻辑推理能力,并通过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丰富学生数形结合的想象力; (3)引发学生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兴趣,发展创新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借助几何图形说明基本不等式的意义.难点:理解基本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可在引导学生完成所提问题的基础上,从数和形等多个角度探索不等式≤的证明过程.每一步证明过程都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1(教师用书独具)●教学建议 本节学习是学生对不等式认知的一次飞跃.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数和形两方面深入地探究不等式的证明,从而进一步突破难点.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是本节的第一基础概念,可结合教材中的物理问题进行理解.从生活中实际问题还原出数学本质,可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通过类比得到答案;要注重严密性,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每一步的理论依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注意强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当给出的函数式不具备条件时,往往通过对所给的函数式及条件进行拆分、配凑、变形来创造利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进行求解.●教学流程⇒⇒⇒⇒⇒⇒(对应学生用书第 62 页)2课标解读1.掌握基本不等式≤(a≥0,b≥0).(重点)2.能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不等式(指只用一次基本不等式即可解决的问题).(重点、难点)3.能用基本不等式求解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指只用一次基本不等式即可解决的问题).(重点)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对于正数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