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银行借款合同及诉讼时效中断的补救 内容提要:随着商业银行化程度的逐年加强我国金融法制建立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金融立法呈现出一种超常规的开展态势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根本上覆盖了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范围。同时为适应新形势所规划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以及新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划、制订等方面工作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展。效益性、平安性、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那么防范债权风险、保证债权平安“一直是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两个方面: 借款合同存在的风险和诉讼时效〞分析阐述了银行如何防范债权风险风险保证债权平安。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商业银行与客户在合同文本上“的法律博弈也不断加剧。本文通过对 按法律确认借款人的主体资“格、由借款人填写借款格式合同、在 借新还旧合同〞中一定要明确借款用处、明确约定提早还款及违约条款和在合同其它约定事项“中增加 如发现借款人有违约行为要终止履行时贷款方应在多少天“内当事人。〞的条款 等方面阐述了借款合同存在的风险和法律对““策。通过对 起诉、给借款人发催收逾贷款书和 会计结算对账单〞、 申请支付、扣收债务人帐户利息或本金、催收、向人民调解会或有关主张权利、贷款重组、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形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等方面分析阐述了中断诉讼时效时存在的风险及防范的以及对超时效债权补救方式等措施。 关键词:银行借款合同风险 诉讼时效中断 随着商业银行化程度的逐年加强我国金融法制建立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金融立法呈现出一种超常规的开展态势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根本上覆盖了商业银行业务的经营范围。同时为适应新形势所规划的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以及新的金融法律法规的规划、制订等方面工作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展。效益性、平安性、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那么防范债权风险、保证债权平安一直是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为了更好地保全银行债权、防范借款合同、债权诉讼时效风险本文就如何从法律上对银行借款合同有关条款的风险及中断诉讼时效风险作一讨。一、借款合同存在的风险和法律防范对策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律意识的增强商业银行与客户在合同文本上的法律博弈也不断加剧。在客户提出必须使用非格式或对银行格式合同做出修改的情况下如何防范合同风险成为银行法律工作的一大课题。签订借款合同是贷款发放的一个主要环节它是对签约双方产生法律约束力的标志。根据合同法规定合同的签订必须采纳书面形式。同时还应注意下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