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4 繁星创新教案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繁星》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在教学时,应将学会观察大自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作为教学重点;将理解不同时期有不同感受作为难点。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学时,可以采纳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一定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我们女学生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让星星分享我们的欢乐、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常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呢?(板书课题)二、介绍作者,了解背景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① 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三次观察繁星的时间、地点和三次看星感受的词句;② 思考课文是根据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词句;③ 理清文章结构。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要求学生先回忆自己观察繁星的方法和感受;再看看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并与之比较不同之处。学生活动,老师巡视指导。(参考答案)① 略② 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③ 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第三部分(第三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师生互动)1.讨论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老师点拨: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化精微了。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幺样的感情?老师点拨: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热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