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二三事》教案 设计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对此,叶老也常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便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 2、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努力转变作文教学策略。让学生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沟通的需要,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达到作文教学的最优化。 教材分析: 1、这次作文训练仍是写人,但要求专写老师,区别于前两次写任何人;要求写人的几件事,区别于前两次只写一件事。 2、写作范围广:"老师"外延很广,不仅指学校的老师,也可指对你有深刻影响,在你成长道路上起教育作用,并且吸引你暗暗向他们学习的人,即引申意义上的"老师"。 3、写作题材广:可写老师校内外表现、大事小事、乐事苦事。 4、既可写几件事反映同一方面的品质,也可以几件事反映不同方面的品质。 学情分析: 1、(根据本班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进行分析) 2、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平常没有用心观察身边的老师或有感受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事先进行观察或回忆。 3、学习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实行沟通讨论、合作修改、相互评价等。 教学目标: 1、《新课程标准》: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积累习作素材;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法律规范、干净。 2、感受老师的好思想、好品质。 3、能选择几件事反映老师的思想品质。 4、会写几件事,注意详略得当。 重点难点: 1、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揣摩人物的心理,使文章更具体、生动。(重点) 2、对所写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能选择典型事例表现老师的思想品质。(难点) 教学策略与手段: 以往我们在作文教学时,生怕学生不会写,总要花大量的时间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甚至用下水作文来引路,其结果总是令自己不满意,本次转变教学策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