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专项提分宝典:第一讲 高考命题调研命题趋向一主干知识常考常新——强化学科特点,命题形式多样[名师点拨]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范围和依据,对高考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新考纲规定: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学科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知识层面的考核内容,即考查考生对历史主干知识的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纵观近几年的各类高考都体现了这一命题趋势。如 2013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考查,对中共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考查。新课标全国卷Ⅱ对京剧的考查,天津文综卷对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的考查等。值得注意的是各类高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都占有较大比重,命题形式多样。[高考例析] (2013·重庆文综卷)《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解析: 本题考查教材主干知识“明朝内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别明朝内阁与丞相的差异。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后设置内阁。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大学士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故排除 C、D 两项。明太祖时期设置殿阁大学士,而明朝内阁正式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故排除 A 项。答案: B[通关锦囊] 主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主体,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大量的高考命题是选取材料,创设新情境,考查主干知识。明朝“内阁的出现”是教材重点,“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国是”,重庆文综卷就考查了这一主干知识,反映了主干知识常考常新。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同学都忙于模拟训练,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主干知识的回扣,这是高三一轮复习的误区。因为现在的高考虽说是选拔性考试,但毕竟大学教育逐步普及,命题难度逐年降低,历史学科的特点注定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谈得上能力的提高。请记住,主干知识永远是最重要的![尝试应用] 1.(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