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用大气环流的形成前提(假设条件)的变化贯穿教学过程:1、第一次假设,在 3 个前提下分析理想地球单圈环流图,为后面三圈环流做好铺垫2、第二次假设,强调前提条件有变化(地球自转带来地向偏向力的影响),绘制三圈环流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3、第三次假设,强调前提条件又有变化(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解释三圈环流的季节移动规律。4、第四次假设,强调前提条件还有变化(地表不均匀),预告季风环流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意义和成因;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4、理解气压带、风带与天气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复杂的实际情况。2、学生动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理清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3、补充降水条件,学生探究分析气流运动与降水的关系,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与天气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气候打好基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季节移动。【学习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导学案引导、读图绘图、协作探究。【教学过程】(导入)介绍“马纬度”的由来,设问:为什么马纬度是无风带?一、大气环流学生阅读教材 33 页,思考问题: 1、什么是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大气环流的意义放在第二节整体结束后在和同学们共同分析理解,这里不强调。)二、单圈环流师生共同完成教材 33 页活动题。引导学生分析冷热差异、气流运动、气压状况,画出环流模式,强调形成前提。形成前提:①地球不自转②太阳直射在赤道③地球表面均匀(第一组假设)问题: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引入三圈环流。三、三圈环流在单圈环流基础上强调地球有自转,地转偏向力对风向的影响,引导示范画出北半球三圈环流图。 要点提醒:1、形成前提:①地球自转②太阳直射在赤道③地球表面均匀(第二组假设)2、三圈环流类型: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问题:南半球有三圈环流吗? 与北半球相比有什么区别呢?学生完成导学案【重点画图】部分,同时找一小组同学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