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三张图片,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关系; (2)掌握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会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感知事物的共性,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出集合的含义. (2)快速阅读教材,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是高中的入门课,也是比较抽象的一节课,通过不同的图片展示,使学生感受集合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化抽象为具体,进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难点:集合中元素的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三. 学习方法与教学用具 1.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2. 教学用具:多媒体.四. 教学过程 (一)自学指导: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通过 PPT 图片,启发引导学生找到三张图片的共同特征,并引导学生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通过举例说明和互相交流.做好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的梳理引导,并给予积极评价.2.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所总结的定义,并指出: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3.用 6 分钟时间预习教材 P2~P5,完成下列内容:(1)、集合:一般地,我们把 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 叫做集合,简称为: 。(2)、集合元素的三要素(三特征): 、 、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若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则记作:a A; 若 a 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则记作:a A。(4)、常用数集的记法: 自然数集: ; 有理数集: ; 整数集: ; 实数集: ; 正实数集: ; 正整数集: . (二)师生互动:1.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三张图片,找出图片的共性; 2.回归教材,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 8 个实例: (1)1~20 以内所有的质数;1 (2)我国在 1991~2003 年这 13 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3)某汽车厂 2003 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4)2004 年 1 月 1 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5)所有的正方形; (6)到直线 l 的距离等于定长 d 的所有的点; (7)方程0232 xx的所有实数根; (8)新华中学 2013 年 9 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 8 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