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开远市第四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 1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涵义。 慨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实践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澳门如期回归等内容的学习,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 通过香港、澳门回归,洗雪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耻辱,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二、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洗刷中华民族百年耻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运用。三、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七子之歌》,这首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 澳门能够回归祖国,是由于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正确的方针政策?看来同学们对“一国两制”政策并不陌生。那么,“一国两制”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对于解决台湾问题,它有什么积极的指导意义呢?这就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板) 内容略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板)1、含义2、内涵3、形成过程(板)学生自主完成(1)1979 年元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尊重台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2)1981 年 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在祖国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3)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4)1984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二、香港、澳门的回归(板)1、香港回归(板) 过程:(1)1982 年中英两国在解决香港问题谈判时,邓小平明确指出,要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双方将“一国两制”方针作为谈判的基础;(2)1984 年 12 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3)1990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国家法1律的形式落实了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