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 学案学习目标导航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诗经》有关文学常识梳理文言知识点,梳通三首诗的诗意初步形成鉴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梳通诗句借助诗的形象,体悟情感及主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悟三首诗中所表现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的爱情婚姻的向往以及捍卫祖国的统一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明确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有关文学常识2、学习鉴赏《卫风·氓》文题背景感悟【文学常识】 《诗经》: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经典”《诗经》总给我们一种悠远的感觉。一间教室里,一位上身穿短袖衫,下身着黑色短裙的女教师在讲台上高声诵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几十个幼童稚子在高声和读,稚嫩清脆的声音惊起了河边的水鸟……长城外,古道边,芳草凄凄。蝶飞蜂转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清声朗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悠长漫远的声调,舒缓悠扬的旋律,在远山近草旁有了别样的韵味。我们无法淡忘这样优美淡雅的场景……这是《诗经》的魅力!《诗经》又名《诗》《诗三百》,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与“楚辞”同被称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前 1100─前 600)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共 305 篇。《诗经》为配乐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土风、风谣,即各地民歌。《诗经》中有十五个诸侯国民歌,称“十五国风”,共 160 篇,是诗经的精华所在。与《雅》、《颂》相比,《风》活泼清新,生活气息浓郁。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女子的哀怨、《静女》写青年男女恋爱的微妙心理。“雅”是正声雅乐,为正统的宫廷乐歌,有“大雅”和“小雅”之分,共 105 篇。“大雅”用于隆重盛大用心 爱心 专心 115 号编辑宴会的典礼;“小雅”则用于一般宴会。“颂”是祭祀乐歌,用于祭祀祖先、赞颂神明祈祷风调雨顺,共四十篇。“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诗经》“六义”。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即比喻。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兴”即“起”,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原始“兴”,是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后来,“兴”兼有比喻、象征、烘托等用法。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既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