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定理一、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2、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 (二)能力目标 1.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表达式 2.联系实际用动量解释现象和处理有关问题 (三)德育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二、教学重点: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和表达式三、教学难点: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物理现象,并能掌握一维情况下的计算问题四、教学用具:生鸡蛋、细沙、细线、金属小球、橡皮筋、铁架台、板凳等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一位同学从板凳上跳到地面上,请学生注意观察着地的动作,并分析换一种着地方式可能会带来什么结果?下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希望学习了之后能有更多的同学会解释这一生活现象,这就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以后一定能学得更好的。●进行新课例 1: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初速度为 v,受水平恒定外力 F 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 t,求这段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用心 爱心 专心请学生练习,并问学生此过程中物体动量的变化量与什么有关。变化:若地面与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为 μ,则经过时间 t,求这段时间内物体动量的变化量?请学生练习,并让学生思考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板书】 动量定理一、动量定理1、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2、公式:Ft = m-mv =-让学生来分析此公式中各量的意义: 其中 F 是物体所受合外力,mv 是初动量,m是末动量,t 是物体从初动量变化到末动量所需时间,也是合外力 F 作用的时间。3、单位:F 的单位是 N,t 的单位是 s,p 和的单位是 kg·m/s(kg·ms-1)。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恒力作用,也适用变力作用的情况(此时的力应为平均作用力)5、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对微观现象和高速运动仍然适用.前面我们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下面对动量定理作进一步的理解。 【板书】二、对动量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1、动量定理中的方向性 例 2:质量为 m 的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大小 v 向右运动与墙壁发生碰撞后以大小 v/2 反向弹回,与墙壁相互作用时间为 t,求小球对墙壁的平均作用力。小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