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核式结构 原子核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2、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过程教学重点:α 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教学难点: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过程教学手段:1、自制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课件2、动态模拟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教学形式:阅读、提问、观看课件动画、练习巩固等自学方式 【设计思想】原子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现象的,它不像宏观现象那样摸得见看得着,因此实际教学有一定困难。《原子的核式结构的发现》一节又是高中原子物理的开篇。教材从汤姆生实验发现电子到汤氏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发现 α 粒子散射到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阐述人类从实践到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由于无法开展实验的研究与分析,一般教学后,学生只记住了几个结论,对这一物理学研究过程印象不深,理解不透。本课采用计算机“模拟”方法,将微观原子的结构模型,微粒的相互作用实验动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弥补了一般教学的不足,达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学生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本课重点是引导学生沿着人类探索微观世界路径去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提出的过程和相关的实验基础,并会用核式结构学说去解释 α 粒子散射现象。教学过程:一、自学提纲:物质的组成如何?就你所知,谈谈你的看法。 1. 电子是谁首先发现的,是如何发现的?电子的发现说明了什么?(附阅读材料:《电子的发现》)2. 汤姆生是如何描述原子结构的?解决了哪些问题? 展示动画: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3. α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如何?就当时的认识水平,α 粒子具有何性质(电性、质量、动能等)?展示动画:采取交互式,显示装置图及对应名称。4. 按汤姆生模型,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应如何偏转?展示动画:α 粒子散射实验(三维动画)从不同方位观看。然后从显微镜中观看其俯视图。在解释栏中,点击结论,其结果将会动态显示出来。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是: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 ,少数 α 粒子 ,极少数:α 粒子偏转角超过了 ,有的甚至几乎达到 用心 爱心 专心 能否用汤姆生模型解释 α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你对这个问题有何看法?5. 根据 α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是怎样的?展示动画:观看原子结构动态模型(平面),回答下面问题。6. 卢瑟福核式结构是如何解释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7. 从 α 粒子散射实验数据能否估测原子核的大小?大约是多少?(数量级)试与原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