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度”的调控艺术http://www.DearEDU.com “度”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标准、是普遍存在的,如排球比赛要求一传到位;锻冶工作要求掌握火侯;艺术表演要求恰到好处,化学教学也有自己的“度”,教师在教学中,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哪些先讲,哪些后讲,哪些点上讲,哪些面上讲,都应该全盘考虑、认真推敲。教学中内容适宜、方法恰当、节奏和谐,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度”。 1 选择好“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道例题的教学,切入的角度很多,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是十分重要的。 例 38.4mg 铜跟适量的浓 HNO3反应,铜全部作用,共收集到 22.4mL(标准状况)气体,反应消耗的 HNO3物质的量是 ( ) A、 B、 C、 D、此题是一道各位教师都很熟悉的高考题,解题方法很多,可是,当我们沉醉于我们自己想出来的很巧妙的解法时,我们是否研究过我们的学生。他们会怎么想呢?角度一 学生首先会想到:Cu+4HNO3(浓)===Cu(NO 3) 2+2NO2↑+2H2O ,然后通过计算,得出38.4mg 铜能产生的 NO2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 26.88 mL,与题目所给的条件不符,那么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再想想,原来随着反应的进行,HNO3 的浓度在逐渐降低,还会发生这样一个反应:3Cu+8HNO3(稀)===3Cu(NO 3) 2+2NO ↑+4H2O,这就和我们在平时练习过的 Cu 与浓硫酸的反应这一类题目相似了。于是我们能够确定该题中存在 Cu 与 HNO3(浓),Cu 与 HNO3(稀)这两个反应。解:Cu+4HNO3(浓)===Cu(NO 3) 2+2NO2↑+2H2O ① 3Cu+8HNO3(稀)===3Cu(NO 3) 2+2NO↑+4H2O ②设进行①反应的 HNO3为 xmol,进行②反应的 HNO3为 ymol根据题意列方程组 x=1.8×10-3mol y=0.4×10-3mol这样我们就能得出该题应选 D。角度二 根据题意,HNO3在这两个反应中起酸和氧化剂作用,起酸作用的 HNO3和起氧化剂作用的HNO3的总和为:。得出同样的结论。角度的选择并不是一种主观的定向,定位,而是揉合了老师的独创性和教材以及学生实际的产物,需要足够的教学知识和驾驭教学的能力。对解题角度的选择应力求简便、可行、新颖。角度把握不准,会使解题繁琐,甚至此路不通。如果说“简便、可行”需要的是一种认识、一种理解,那么“新颖”则需要更多的灵用心 爱心 专心 119 号编辑解之得感、更多的创造,“新颖”要求讲授者独具慧眼、独辟蹊径,善于捕捉题目中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