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 2 功 习题课学习目标1.会计算变力做功的大小.2.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3.能够分析摩擦力做功的情况,并会计算一对摩擦力对两物体所做的功.学习重点1.会计算变力做功的大小.2.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3.能够分析摩擦力做功的情况,并会计算一对摩擦力对两物体所做的功.学习难点1.会计算变力做功的大小.2.知道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的特点.3.能够分析摩擦力做功的情况,并会计算一对摩擦力对两物体所做的功.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高一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一节.知道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知识准备 知道功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会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材助读1.阅读教材了解功的计算方法.2.阅读练习册了解常见的功的计算.预习自测1.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 .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 、 、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即 W= .预习自测题3.当 0≤α<时,力对物体做 功;当 α=时,力对物体 功;当<α≤π 时,力对物体做 功.求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方法有两种:(1) .(2) 课内探究情景导入学始于疑质疑探究变力做功的计算【例 1】 用水平拉力拉着滑块沿半径为 R 的水平圆轨道运动一周,如图 1 所示,已知滑块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滑块质量为 m,求此过程中摩擦力做的功.【例 2】 如图 2 所示,轻弹簧一端与竖直墙壁相连,另一端与一质量为 m 的木1块相连,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k,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用水平力 F 缓慢拉木块,使木块前进 l,求这一过程中拉力对木块做了多少功.方法总结 (1)分段法(或微元法):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力的大小不变,力的方向时刻与速度反向(或同向),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可把运动过程分成很多小段,其中每一小段可以看成直线,力在每一小段上做的功为 Fl,整个运动过程中所做的总功是力与各小段位移大小之和,即 WF=Fl 路程.(2)平均值法:力 F 是变力时,可求出力 F 的平均值,再利用公式 W=F·xcos α 求解,这种方法一般有两种情况:① 题目中明确指出了是平均力,如一小球从高处掉下,落入泥土的深度为 l,泥土的平均阻力为 F 阻,则泥土做的功为 W=-F 阻·l.② 力随位移按线性规律变化时(比如:力与位移成正比或是一次函数关系),若在一段过程的初、末位置力分别为 F1、F2,则该过程的平均力为.(3)图像法:变力的功 W 可用 F-x 图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如图所示.x 轴上方的面积表示力对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