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导学案 (教师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对塑造人物,深化主题的作用。 2.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自主学习】一、整体感知文本1.小说采用什么记叙顺序 点拨: 倒序2.小说中哪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叙的。作者在结构上采取倒叙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点拨: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片断,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点拨: 造成悬念;形成对比,突出主题。3.本文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列出小说情节结构。 情 节 内 容 顺 序 序幕: 鲁镇祝福的气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倒叙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合作探究】 请速读课文,合作讨论(要求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1、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点拨: 第一次 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 第二次再到鲁镇:“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子,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受到更大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 第三次被鲁家赶出大门,沦为乞丐:“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精神已完全麻木,风烛残年,濒临绝境。2。“画眼睛”--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跳读三次描写,比较其异同,体会用肖像变化表现人物命运的变化和性格特征 第一次 脸色表黄--生活艰辛 红润--青春的活力 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第二次1 两颊消失了血色 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 眼光没有先前的那样精神 没有神采的眼睛 ---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第三次 眼珠间或一轮---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总结:三次肖像描写表现了祥林嫂悲惨的命运3。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语言描写,体会对人物描写的作用。(1)为什么作者不厌其烦地写祥林嫂自述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