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四学”顾亚平 (江苏省如东县丰利中学 226408)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不能把目标仅仅定位于完成认识性任务,应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考虑,实现科学与人文整合,促进学生学习心理的和谐发展,从而充分地促进“人格形成”和“学力形成”,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双方共同的享受,在师生共同参与、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尽情绽放出生命的色彩。为此,我结合多年的课堂教学经验,转变课堂思维方式和观念,精心打造出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四个驿站”。1 让学生想学教育学研究表明:师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非智力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情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不仅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功能,而且还有心理催化作用。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让学生想学,教师就要抓住学生心灵的兴奋点,建立积极的情感,激发其高昂的情绪,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例如,在绪论课中,讲到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告诉同学们所有的癌基因都将一一亮相,等于为人类攻克癌症堡垒提供了一份精确的军用地图,甚至人们可以根据这份档案来预防疾病,确定最适宜于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规律以及事业上的发展方向,大大提高生命的质量,这部“基因辞典”将是人类全面细致地认识自己的“金钥匙”,这些诱人前景的描述使学生情绪高涨;在讲“新陈代谢与酶”时,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相比好处在哪里? 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 讲“微生物发酵”时,指出地球上每年生产出的纤维性物质,只要拿出5 %来通过微生物发酵加以合理利用,就足够全球对能量的需求了,而现在由于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利用,收获后被大量焚烧,岂不可惜? 由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学生又怎能不把学习当作礼物来接受? 把课堂与生活相交融,使学习为生存服务,学生又怎能不想学?成功的教学是不需要强制,而是调动一切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投其所好”,有效利用人的这一天性,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隐性学力”的形成。2 让学生学会从知识、技能维度上解决学生学会的问题,从课改的角度,意味着从“知识中心”向“方向、动机、活动、经验中心”转移,但并不意味着否定知识、技能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掌握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在大力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改变自己以前“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