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师第一课》的心得体会关于《老师第一课》的心得体会 1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老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进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老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于是在寒假中,我阅读了《老师第一课》这本书,这本书是朱永新老师和高万祥老师共同编写的一本关于老师成长的一本书。这本书带领我与一位位历史上的大教育家沟通,了解他们的理论、思想以及对教育的感悟;从第三章开始谈到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一些,心理学的学习、爱,而假如要让自己变得优秀的话只靠这些还远远不够,还要阅读、写作、演讲、沟通。也让我从多个视角解读了作为老师应该具备的条件和素养。也深切地体会到,做老师不容易,做一个优秀的老师更不容易。老师需要不断地学习,修炼。 在学习了众多的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后,我深切地感到要想当好老师,首先要学会做人,老师本身就要好好的修炼自身,我们是不可能教给学生自己没有的东西,教育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的结果,教育就是人与人之间不断影响的结果。所以,教育者身上具备的一切都会影响到自己的学生的。孔子一生谦虚好学,他在教育自己的弟子的时候,也总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和影响他的弟子的。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以及“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其核心都是在强调要在道德修养方面下功夫,认为道德理论和伦理观念只有落实在行动上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可见,假如老师没有一个高尚的品行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又怎会带给学生健康的教育呢?老师不好学习,不思进取,又怎会教出博学上进的学生呢?所以,老师要先修炼自身,从道德修养到学识素养全方面的丰富自己,为自己能给学生树立榜样而努力。 除此之外,育人则是老师工作的重要内容。老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比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可见,老师的教育行为是多么的重要。 在阅读中我最喜爱读的是阅读中我最喜爱读的是第一章《书写老师的生命传奇》和第四章《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