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语文 屈原列传(第二课时)教学案 鲁人版必修 3 学习目标:1、 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 2、 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 3、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学习重点:1、 疏通文意,掌握文言知识。2、了解屈原身世,感悟屈原的人格精神。学习难点 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教学方法: 教授法、串讲法、启发式、练习法。课时安排:3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 诵 读第三段,提问词语的意思。 2、 学习 4—10 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回顾预习诵读第三段,提问词语的意思。 1、 集体或个人反复诵读第三段。 2、 提问一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1)心害其能 (2)属草稿未定 (3)平伐其功 (4)离骚 (5)靡不毕见 (6)其指极大 (7)蝉蜕于浊秽 (8)世之滋垢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4—10 段,了解楚国的历史。 1、 师生共同阅读 4—10 段,强调重点词语,学生表述事件,了解概括作者写到的楚国的历史。 屈原被绌,张仪行骗 怀王被惑,纵仪归秦 诸侯击楚,楚兵大败 怀王赴秦,客死异乡 屈原被放,心系怀王 子兰使奸,屈原被迁 2、 重点翻译 8、9 小节 楚国人抱怨子兰因为劝说怀王到秦国去却没有回来;屈平始终痛恨子兰,虽然被流放,仍眷恋楚国,惦记怀王,没有忘记楚国和怀王,希望返回朝廷,盼望怀王能幡然醒悟,世俗的陋习能全部革除。他爱护国君、振兴楚国而一反楚国衰弱局面的意愿,在一篇文章学法指导对 作 者 及相 关 知 识要 做 一 番详 细 的 了解。 1中再三表露出来。但是终究没有办 法,所以不能回到朝廷,终于由此看出怀王终究没有悔悟。 一个国君无论他是愚昧还是聪明,贤能还是不贤能,没有不想寻求忠臣、任用贤良来辅佐自己的;可是亡国破家的事件一个连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和清平的国家却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过,也许就是因为人君所认为的忠臣并不是真正忠诚,所认为的贤臣并不是真正贤明啊。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平而信任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身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所招来的祸患啊。 3、 探讨,为什么历叙楚国的历史? 是把屈原的命运和楚国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写屈原处江湖之远,依然心忧祖国。虽然怀王“终不悟”,但屈原的“存君兴国”之志从未泯灭。儒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