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知识点剖析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如北京市、黄河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南方低山丘陵区等。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许多要素一个区域内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也相似。如黄河三角洲面积约 17 万平方千米,是黄河每年以大量泥沙沉积而成,是我国土地后备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为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年变率大,且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洪水、凌汛相继侵扰,黄河三角洲春季干旱,风沙肆虐,低地积水,土壤中盐分上移,形成涝灾或盐碱,也就使得黄河三角洲的经济发展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区域有时与地区或地方同义,如“东北地区”“环渤海经济区”“我们那个地方”等,这些实际上都是指某一特定的区域。由此可见,区域的范围有大有小,级别有高有低。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有综合性的。相应的区域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区域差异是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中国幅员广阔,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按≥10℃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六个温度带;根据地貌和气候把我国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按照各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又把全国大致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等。 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是为了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间、区域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从而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如:生活在不同自然区域的人们,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形成了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对各地区的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了解各地区的区域差异则有利于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等,为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可靠、可行的理论依据。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的异同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两区域从类型来看,是根据自然地理情况划分的,属于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