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守恒思想 凝炼学科素质守恒作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守恒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本质的关系之一,化学的学习若能建构守恒思想,善于抓住物质变化时某一特定量的固定不变,可对化学问题做到微观分析,宏观把握,达到简化解题步骤,既快又准地解决化学问题之效。守恒在化学中的涉及面宽,应用范围极广,熟练地应用守恒思想无疑是解决处理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工具。 一、质量守恒1、物质质量守恒应用关键:抓住参加反应的各种物质的总质量恒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例 1]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0 克平铺在试管底部,进行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冷却后。将残余全部固体在 t℃加入 10 克水中充分搅拌,发现有 7.8 克固体未溶解。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 5 克水,仍有 5 克固体未能溶解。(1)加热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若最后未溶解的固体为混和物,则转移了 mol 电子。此温度下 KCl 的溶解度是 克。(3)若未溶解固体为纯净物,则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 L。此温度下 KCl 溶解度是 克。[思路解析]、题目考查学生用物质质量守恒和相关溶解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 + 3O2↑②、未溶解的固体为混和物时,即含有 KCl、MnO2,则两次加水均形成饱和溶液。15 克水中共溶解的 KCl 是(7.8–5)g×3 = 8.4g,m(O2)=20g-(8.4+5)g=6.6g,转移的电子数为:[ 6.6g÷32g/mol]×4=1.65mol, 设溶解度为 S(KCl), 则有:S(KCl)/100g = 8.4g/15g, S(KCl)=56g。③ 若未溶物是纯净物时,即其为不溶解的 MnO2,质量是 5 克. 2KClO3====2KCl + 3O2↑ V(O2)=15g×22.4×3L/245g=4.11L在此温度下,第一次加水后再加水固体仍有溶解,故第一步加水形成了饱和溶液,且溶解的 KCl 的质量是:(20g-4.11/22.4×32g-7.8g)=6.32g,由 S(KCl)/100g=6.32g/10g S(KCl) = 63.2g2、元素质量守恒应用关键:把化学反应中同种元素质量前后不变作为解题依据的思维方法。[例 2]、(2000 年高考广东卷)取一根镁条置于坩埚内点燃,得到氧化镁和氮化镁的混和物的总质量为 0.470 克.冷却后,加入足量水,将反应产物蒸干并灼烧,得到氧化镁的质量是 0.486g.(1)、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的化学方程式: 。(2)、燃烧后所得的固体混和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 。[思路解析]、(1)Mg3N2 + 6H2O=3Mg(OH)2 + NH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