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紧课标 用好教材——语文必修 1 诗歌单元处理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成了我们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课程资源。如何充分挖掘这一课程资源中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资源因子就成了我们教材处理的重点。 高中新课程必修课 1 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在单元教学设计时,我力求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来组织、实施教学。我把总体目标中的三个目标列为这一单元教学的目标。 一、积累·整合 1、掌握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 课程总体目标中有这样的阐述:"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这一单元我采用单元教学的方法,主要指导学生进行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意象分析和情感分析是诗歌学习鉴赏的主要方法。意象即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欣赏一首诗,外行眼中只是词语与词语的连接,内行眼中却是意象与意象的组合;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当然有些诗歌是用来表现哲理道理的。在教学中我首先重点引导学生把握意象是如何组合形成一个个意象群,然后由此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意象组合是如何表情达意的。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前三句,我先引导分析此处刻画了一个在寒风中独立于湘江边的思考者形象,然后引导从"寒秋"、"湘江北去"的意象中领会孤独的情感特征;接下来七句,先引导把握由山、林、江、舸、鹰、鱼等意象组成的意象群,然后引导把握这个意象群由"看"字总领,刻画了一个醉心于湘江秋景的人物形象,接着引导从这个意象群和这个醉心湘江秋景的形象中感受到作者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接下来的三句,先引导把握由"怅""问"塑造的一个抒情和忧思的形象,然后引导领会作者想通过这个形象表现自己对祖国命运的的忧思。 2、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 课程总体目标中有这样的阐述:"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仅体现在他掌握多少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形成上,因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单元的教学,我力求结合诗歌作品,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塑造学生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让他们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例如,在《沁园春·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