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教学目的 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设想 教这篇课文,应当考虑以下两点:(1)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必须以单元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使学生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就必须有效地利用评点。因此,诵读加评点是这篇课文的基本教学方式。 关键是要读得充分。本文尽管篇幅较长,但可读部分很多。对可读部分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例如有关事件背景部分及过渡性的句段可以一读而过;有关人物思想品质、精神境界的句段,可以反复朗读、品味;个别精彩的段落则应熟读成诵。 在课时安排上要考虑到:(1)在高中语文全套课本中共选《史记》四篇,本文是第一篇,似应对司马迁作比较详细的介绍,以利今后的学习;(2)本文实词涉及词的本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知识,应很好地加以整理,使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3)要求背诵的部分最好能当堂成诵,以减轻学生负担。据此,本文拟用四课教读: 第 1 课时:介绍作者和有关课文的内容的历史背景,讲读课文第 1 至 5 段。 第 2 课时:讲读课文第 6 至 13 段。 第 3 课时:讲读课文第 14 至 18 段,背诵第 17、18 两段。 第 4 课时:讲读最后三段,连贯背诵最后五段,人物分析总结,整理实词。 教学进程 预习要求: 由于课文较长,可以采取分段预习的方式。先指出课文可分三部分,即“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第一课时前预习第一部分,要求如下: (一)复述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的梗概。 提示:要叙述得简而明;要抓住“被荐——对策——献璧——取璧(使人怀璧归赵)——斥秦王”这条线索;要用自己的话来说,不是翻译原作。 (二)把能表现蔺相如胆识的语句划下来,并反复品味。 提示:要想想缪贤为什么敢于推荐蔺相如、赵王及群臣为什么同意派蔺相如使秦以及诸如此类的问题。 (三)在书上标出段落顺序。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略) 二、司马迁和《史记》简介。 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 145 ̄约前 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