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 的来源——细胞的呼吸作用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吴传辉老师在高二理(3)上公开课,题目为 ATP 的来源——细胞的呼吸作用,理科组的老师们一起听完后进行评课。前几周,吉林专 家来到我校进行指导,着重推行了六步导学法,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稍加改动,为了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我们不同的听 课老师拿着不同的听课记录表格,对本节课进行记录。我所持的是表三,该表的主要记录内容是老师对全体学生、对单个学生学生组与组之间、学生对老师、学生对学生的提问次数以及时间。吴传辉老师的整堂课当中,存在前三种的问答方式。整堂课中值得我所学习的地方有以下几点:(1)使用挂图。整堂课都 在学习非常的关键的有氧呼吸和无氧 呼吸的过程,挂图的好处是,让学生牢记挂图后,便可以将整堂课 80%的内容记住。我们数学中也有类似的地方,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学生能记住函数图象,则所有问题都迎刃而解了。记忆学家也鼓励老师都用教具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2)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比较费时,所以一般在我的课堂上比较少用到,但是从本堂课上我发现,如果学生充分利用,则有很理想的记 忆功能,共同讨论出的结论记忆比较深刻,也较善于使用。(3)让学生上台指图讲解无氧呼吸的过程。该种做法有两处优点,首先学生对于学生讲解会比较感兴趣,其次让我想起了校长所提到的“兵帮兵“的问题,,学生能完整的将过程阐述,则对知识掌握较扎实。(4)趣味性。吴传辉老师的业务功底比较扎实,所以对于知识能巧妙的与 生活联系在一起,生物课一般都是下午,学生很有可能在上课过程中有开小差或者打瞌睡的行为,趣味性的课堂能很快的将学生的思维拉回来。 在整 堂课中,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比较多,提问时最主要的方式,并且是老师对全班性的提问比较多。老师在提问过程中比例若能改为 334 就更好了(优等生 3,一般生 3,后进生 4)。通过此次 听课,对我们的启发比较大,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向老教师学习的地方很多,以后要更加虚心向老师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