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类别:历史教学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历史 《商鞅变法》课文的几点辨析教学研究【内容摘要】人民版教材的《商鞅变法》一文,在知识叙述方面与人教版出现差异和矛盾,给教学带来不便。本文对此予以分析,阐述处理意见。【关键词】人民版 课文 辨析我们使用的人民版教材,其中的“商鞅变法”一课与人教版教材有几处差异,给教学带来一些困惑。这些差异孰是孰非,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我的看法。一、关于变法背景中私田产生的问题。 人民版表述:“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奴隶从井田上大量逃亡,到山林沼泽中开垦荒地。这些新开垦的土地不受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土地私有权逐步得到认可”。显然,教材认为私田得以大量开垦的主要方式是逃亡奴隶的垦荒。查看人教版 1992 年版《中国古代史》是这样表述的:“春秋以前,奴隶主贵族把井田叫做公田,而把自己驱使奴隶开垦出来的荒地叫做私田。”2003 年的实验版表述为:“由于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渐推广,大量荒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2004 年版表述为:“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显然,92 年版强调“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后两个版本有意淡化了这个问题。 私有土地是怎样产生发展的?我又查阅各种资料,原来,私田产生主要方式有:(1)采邑或赐田(包括军功赐田)转为私有;(2)贵族之间互相劫夺土地据为私有;(3)奴隶主驱使自己的奴隶垦荒,新垦土地为奴隶主拥有,也有逃亡奴隶自主开垦荒地并取得对新垦土地的占有。后来还有工商业者以其所获得的利润购置土地而成为地主。我认为,人民版关于私有土地的表述是不精当的,它的产生方式比较复杂,只强调一点而不及其余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新人教版采取淡化处理是比较适宜的。在本课,我认为不需要详细分析私有土地的产生,学生能够知道“春秋时期,由于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这个史实就可以了。二、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人民版把变法内容归纳为七点,而人教版归结为八点,多出一条“燔诗书而明法令”。 这个内容该不该讲?查阅《史记·商君列传》上面没有涉及这个内容,这个内容从哪里来的呢?原来这个内容出自《韩非子·和氏》,有人认为这事“比秦始皇焚书规模小,故不为人们所知”①。既然课程标准要求了“商鞅变法的内容”,本人以为这个知识点还应该教学。它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