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2014 高中语文 雨霖铃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 4【设计理念】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围绕“诗眼”做文章,是鉴赏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本设计抓住“多情自古伤离别”这一诗眼,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情感和艺术特色,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有一定指导作用。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设计通过“自读、范读、研读、赏读、美读”的层进诵读,引导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将本词读懂、读熟、读美。【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词情感美和艺术美。2、分析意象、意境,品味词句,充分感受词人伤离别之情。3、体会词寄情于景、虚实结合的特点。4、体会词缠绵婉约的风格,领略柳永词特 点及婉约词的风格。5、了解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教学重点】1、分析意象、意境,品味词句,充分感受词人伤离别之情。2、体会词寄情于景、虚实结合的特点。【教学难点】1、体会词缠绵婉约的风格,领略柳永词特点及婉约词的风格。2、了解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激发兴趣。1、柳永简介:柳永(约 987 年-约 1053 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qí)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代表作《雨霖铃》。2、柳永轶事: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词《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参加科举考试,宋仁宗闻其名,笑骂:“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落榜后,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词《望海潮》称赞杭州之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据说金主完颜亮读罢“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群妓合金葬柳七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于是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生,死时一贫如洗,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1二、抓住诗眼,指导朗读。我们先来看一看《雨霖铃》这个词牌的来历。“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教坊曲名。相传唐玄宗入蜀,至斜口时,霖雨连日,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而当时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