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 6 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必修 3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学生可以围绕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性质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应仔细讲解:文艺复兴并非古典文明的简单重复,让学生明确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差别。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宗教改革,我们能够看清中世纪欧洲的社会概况:教会的腐败与罪恶笼罩着欧洲社会。然而,即使是像路德这样的宗教改革家实际上也并非是贫苦民众的救世主,由此可以看出,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重点和难点】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或原著教学均可,通过问题探究、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高二历史教材(必修Ⅲ)人教版》、《历史地图册(必修Ⅲ)湖北版》、多媒体器材等。【教学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教师讲解:公元 476 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 9 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 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一、文艺复兴----人是万物的灵长老师介绍:文艺复兴,顾名思义,表面的意思主要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但实质上主要是指 14~17 初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