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 题 第 1 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 学目 标 教方学法直观教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相结合、小组讨论法教材分析重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除有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周期 性变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行为外,还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特殊行为。难点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教具实物投影、课件教学过程(一)分裂过程 特殊在染色体复制一次后,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从而一个细胞分裂成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 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2、减数第一次分裂 (1)联会:同源染色体配对 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2)四分体: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个染色单体的状态。 区分:同源染色体、四分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3)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减数第二次分裂 (1)直接进入前期、中期。 (2)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总的结果:染色体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二)子细胞的特征 1、数量变化:1 个性原细胞——4 个性细胞 2、染色体变化:减半、异质 3、发展趋势:与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教学过程(三)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1、 精子的形成过程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略),精子形成过程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形成过程卵细胞形成过程相同点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先复制,在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不同点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细胞,再经变形而成四个精子。两次细胞质分裂都为不均等分裂,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级细胞,没有变形。(四)受精作用 (一)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的过程。 (二)动物的受精过程 体内受精与体外受精 1、精卵细胞相互识别 2、精子的入侵 3、受精膜的形成 4、核融合双胞胎:同卵双生、异卵双生(五)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教学过程典型例题 例 1 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 16 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DNA 分子数目分别是( ) A.32、16、64、64 B.32、8、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