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考察报告 48 年 的 沧 桑 巨 变 兴十四村的进展历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956 年至 1971 年是特别困难时期,属于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1972 年到 1994 年是创业时期,兴十四人民开荒造田,植树造林,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了农田水利化,农业生产机械化,走上了富裕进展之路;1995 年至今是飞速进展时期,坚持进展集体经济,共同致富,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农民住房别墅化,成为了拥有 15 多亿元固定资产,35 家企业,1800 多名员工的省内首富村。今年,村里下属的富华集团产值达到 6 亿多元。人均年收入 2 万元。新建三星级宾馆一座。修建 16 个标准公厕,18 个垃圾站。村内全部铺上了水泥路,安上了路灯,房前屋后栽上了樟子松。投资 80 万元,对原有的文化宫进行了重新修缮。宫内设有会议室、图书馆、娱乐室等。投资 50 万元建起了村卫生所,村民小病不出村。村民实行退休制,65 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领到 80 元的生活补贴。建成了展览馆和村民休闲活动广场。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彻底改变。如今的兴十四街道整齐,绿树成荫,青砖铺地,红瓦盖顶,庭院宽敞,优雅宁静。白天空气清新,夜晚华灯齐放,让许多城里人都感到艳羡。村民的生活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吃喝讲营养,穿戴讲时尚,而且普及了电脑。兴十四为世人展示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真实画卷。曾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集体、国家级文明村。 成功经验的总结 经验之一是兴十四村有一个带领村民致富的能人 1972 年,23 岁的付华廷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抱着不让一个人受穷,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愿望,坚定不移地带领全村群众发扬革命老区精神,走共同富裕之路。 一是以机械化促进农业进展。他上任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靠机械化多开荒地。因为村里穷,买农机具没钱,付华廷和党支部一班人带领全村人养了 XX 只羊,靠卖羊毛攒了几万元的家底。可当时拖拉机控制供应,没指标有钱也买不到。付华廷就想了个办法:自己组装。他们四处买零件,小件背,大件邮,硬是自己组装了两台拖拉机,这两台拖拉机一年就开垦了 6000余亩荒地。过去一个强壮劳动力最多能耕种 40 多亩地,使用拖拉机后一人能耕种 XX 多亩,效率提高了 50 多倍。1979 年,农机具不配套,他就自己研制,先后研制出机引耕耙、割草机、滚垅机、扬场机等多种农机具,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现在,兴十四村已有大型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