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第二章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2)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体产热与散热的平衡及意义;(2)、理解体温调节的过程;重点体温平衡的意义及其调节难点体温平衡的调节机制;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 生 主 体 活动 [课前引言:1910 年英国斯科特(Scott Robert Falcon l868~1912)探险队和挪威阿蒙森探险队都宣布将向南极点进军,两支探险队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阿蒙森一行五人,用狗拉雪橇,经过千辛万苦于 1911 年 12 月 14 日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极点的人。而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使用的是马拉和人拉的雪橇,结果马在严寒中陷入了泥沼。他们用雪橇拉着设备,顶风冒雪经过 82天,于 1912 年 1 月 16 日终于到达南极点。斯科特探险队在南极探险的路上跋涉了 1 450 km 之后,归途中因饥饿劳累倒下。 两支探险队都在零下三十七度的南极艰难跋涉,阿蒙森队的胜利表明人类可以战胜严寒,而斯科特队永远留在了南极也表明如果严寒加上饥饿、疲惫也会危及人类的生命。地球上的气温可高至 60 ℃,低至零下 70 ℃。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球,在不同的环境中,人是怎样维持体温恒定的呢?一、人体的体温学生活动: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体温呢? 教师明确:体温指的是身体内部的温度,即内环境的温度,而上述的三种方法测出的都是体表温度,用于代替体温。指导学生绘制全班同学的体温直观图,提出问题,学生自学:1.选择一个人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2.选择一个家庭的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3.选择同一年龄同一性别学生的个人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投影展示并得出结论:1.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不超过一度。2.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13.体温会有个体差异。4.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二、人体的产热与散热自学质疑: 学生交流展示得出结论:体温是机体代谢活动的结果,也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条件。 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安静状态下以肝脏产热为主,运动时以骨骼肌产热为主,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 产热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产热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人体散热主要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完成。教师小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