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语文 相信未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作品。 2、熟练朗诵课文,背诵前三段。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一些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增强学生联系实际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走近食指,走近食指心灵。 2、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人生真善美。 【教材助读】1.文章中主要用了什么手法?2.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预习反馈:1、强记字音:灰烬(jìn) 依偎(wēi) 摇曳(yè) 睫(jié)毛 瞳(tóng)孔 惆怅(chóu chàng) 轻蔑(miè) 脊(jǐ)骨 给(jǐ)予 不屈不挠(náo)辨音辨形:摇曳(yè)——拽(zhuài)拉 睫(jié)毛——捷(jié)报 给(jǐ)予——给(gěi)以 瞳(tóng)孔——潼(tóng)关 撞(zhuàng)击——经幢(chuáng) 惆(chóu)怅——稠(chóu)密——未雨绸(chóu)缪——鸟声啁啾(zhōujiū) 2、理清文章脉络:1~2 小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第 3 小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第 4 小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 相信未来第 5 小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排除干扰第 6 小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坚定信念第 7 小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 ,决心战斗【课堂探究】(学生活动:根据学习内容要求可分别设置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归纳小结等环节)学生活动 1:研习诗歌的前三诗节,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带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自主探究:研习诗歌的前三诗节,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带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小组合作:这些意象有什么象征含义?展示交流:由学生上黑板进行解读,展示学生能力。归纳总结:第一二节作者选择了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等意象,选取的意象比较灰暗,表达了诗人悲凉的心情。第三节中作者选取了涌向天边的排浪、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温暖漂亮的笔杆、孩子的笔体等意象,在句式和文字色彩上与前两节均有区别有所区别。表明了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的态度是相信未来,情绪由悲凉转向积极。学生活动 2:4 到 6 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要相信未来?自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