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学案:1.2《最后的常春藤叶》(苏教版必修 2) 一.【学习目标】(1) 学生能体会欧·亨利式结局的妙处。(2) 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3) 学习主人公贝尔曼先生“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二.【资料链接】欧·亨利一生写了 300 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出人意料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俄) 《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莫泊桑(法) 《项链》 《羊脂球》欧•亨利 (美)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四.【自主学习】1、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环境、人物、情节。试着归纳本文的环境、人物、情节。 2、请学生速读课文,按小说情节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要素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六、【合作探究】1、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2、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3、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4、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七、【巩固练习】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1 A. 数落(shǔ) 挪动(nuó) 蔓菁(jīng) 气喘吁吁(xū) B. 砖砌(qì) 咆哮(xiào) 怒号(háo) 散落(sǎn) C. 昵称(nì) 窗槛(kǎn) 颤抖(zhàn) 瞥见(piē) D. 瞅见(chǒu) 唠叨(láo) 殡仪馆(bìn) 闲逛(guòng)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级的一些规章制度都应该固定下来,不能翻云覆雨,叫人难以琢磨。当然也不是说一切都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B. 3 年前那个淘气顽皮的小姑娘,如今却以全省理科状元的成绩进入我国第一大学 府,真不堪设想。 C. 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D. 你看他双眉紧锁,沉默不语,恐怕真的是有什么难言之隐的苦衷。在生活中,一旦遭受苦难,不要乞求用自己的苦难去打动别人,从而获得帮助。如果我们自己已经在苦难中趴下,不想站起来,谁还有信心帮你呢?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