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2014 高中语文《江城子》学案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读》学习目标1、鉴赏内容,思考词人是如何层层推进,变换笔法,抒发悼亡之情的。2、鉴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现手法。3、鉴赏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的表现手法。 课前导学 1、背景介绍:公元 1055 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 19 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 16 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琴瑟和谐。据记载,在一个正月夜里,王弗见庭前梅花盛开,月色清朗,对苏轼说:“春月胜与秋月。秋色让人惨凄,春月令人和悦。可召清高之人饮此花下。”东坡听了高兴地说:“此乃诗家语也。”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可见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二十六岁时就谢世了。这对诗人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 1075 年,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以词悼亡是作者首创)。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2、识字注音吟啸 ( )蓑衣( )轩窗( )萦损( )困酣( )3、辨 字组词 峭( ) 缀( ) 拣( ) 寞( ) 诮( ) 辍( ) 捡( ) 漠( )4、词语释义 (1) 料峭春风吹酒醒: (2) 夜来幽梦忽还乡: 5、名句名篇(1) 。谁怕? 。(2) 。归去。 。(3) 纵使相逢应不识, , 。(4) 料得年年断肠处, , 。 问题探讨 1、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上阕是写梦吗?是否删除?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 2、“十年生死两茫茫。”平心而论,十年不短,也不算太长。对作者来说长不长?为什么?3、“茫茫”看不清楚?为何看不清? 4、有人说,文章中出现了一些逻辑问题。是不是思念过度,精神 受了刺激。下面请同学思考这些问题。 1 (1)“不思量,自难忘” 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 (2)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而其时不过 40 岁,如何理解?又是什么让他早生华发呢?5、下阕首五句记梦。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6、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7、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的。【“海上生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