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6~10 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一年级数学《6~10 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 6——10 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育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仔细关注学生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篇二】小学一年级数学《6~10 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1、对于大括号的作用的很好体现。在引入大括号时我用课件演示出大括号,让大家体会大括号表示把两个或几个物体合起来,让学生用手势来演示,再让学生来说说你觉得大括号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号的作用,体会大括号的意义。 2、在对进行加法和减法的对比中,我逐个出示,练习,再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发现其中的不同,再通过他们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加,什么情况下用减,老师这时做一个总结,这样教学效果较好。 3、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一组生活中表示数量是 8 和 9 的数据,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活动,亲身感受到了 8、9 的基数和序数含义,同时培育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对 8 和 9 已经有了一些的认识,已经掌握了数数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