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班级管理制度 长期以来,小学的班主任常常是起早贪黑,事必躬亲,不自觉地运用着“保姆式”的管理。这种局面,既不利于班主任自身素养的提高,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新基础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展现。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使班级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成为学生个性成长的集体,成为学生社会性进展的集体,还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让他们在以班级为“家”的自我管理中健康欢乐地成长。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班级的自主管理中成长呢? 一、了解学生,关注学生。 作为“家”的一份子,不仅要让学生们相互了解,作为班主任老师,更应该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方方面面,也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管理的意识。因此,我常常与他们进行双边、双向及多向的沟通,我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一切行为活动,了解他们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互相帮助,互相关爱等内容,并及时抑制他们的错误思想,鼓舞他们仔细对待新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课堂上,我也很注意观察学生,及时捕捉他们的喜怒哀乐,正确调控他们的情绪,用信任人、进展人的眼光看待他们。抓住有利时机,给予表扬,树立起了他各方面的自信心,逐渐改掉坏毛病老师只做有心人。 此外,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我还常常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必要时进行家访,介绍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思想情况,对家长提出具体的要求,并让家长多关注他们的孩子,配合好班级工作。 二、建设班级文化,制造温馨的“家”。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最长的地方,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会使学生兴奋来学校,还能呵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班级这个“家”中感受到温馨。 在班上,我让他们参加到办板报、布置教室的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进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使整个班级充满了成长的气息,勃发了生命的活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属于养成习惯的事反复讲未必有用。一句老话,要能游泳,必须下水,老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能。”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喜爱新奇事物。因此,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