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 40 周年,改革先锋王有德人物事迹介绍 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中,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 100 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王有德获得科学治沙的探路人的荣誉称号,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他的人物事迹吧,赶紧来看看吧! 王有德带领职工大力推动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 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有效阻止毛乌素沙漠的南移和西扩,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探究形成"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治沙英雄""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王有德与沙漠的抗争早在 40 多年前就开始了。 王有德的家乡在灵武市马家滩,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幼年时,他眼睁睁看着风沙一次又一次灌满了窑洞,十几年里,20 多个村子、3 万多人被迫迁移...... "从那时起我心里就跟沙漠较上劲了,一定要把被沙漠侵吞的土地夺回来。"王有德的语气和眼神同样坚定。 1976 年,王有德进入林业系统工作;1985 年,他出任白芨滩林场副场长,开始带领职工与沙漠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搏斗。 白天,他们顶着 50 多摄氏度的高温推沙平田、挖坑种树,晚上就住在帐篷里;寒冬腊月,为了抢抓树苗灌冬水的时机,他们日夜吃住在水渠边;风沙不停摧毁辛苦栽下的树苗,他们就不停补种,直到树木连成片,把流沙牢牢锁住...... "坚持科学治沙、综合治沙,才能实现治沙事业可持续进展。"王有德说。 通过多年改革创新,他带领职工成功推广了草方格治沙、乔灌草结合的精准造林技术,探究建立了"宽林带、多网络、多树种、高密度、乔灌混交"的防沙治沙模式,实现了"沙漠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为全国防沙治沙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王有德带领职工以"宁肯掉下十斤肉、不让生态落了后"的拼劲,营造防风固沙林 60 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筑起了一道东西长 47 公里、南北宽 38 公里的绿色屏障,有效阻止了毛乌素沙漠南移和西扩,实现了人进沙退的伟大壮举。 20xx 年,退休后的王有德发起成立了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进展基金,在新的"主战场"继续拼搏。 "多栽一棵树,就是我的价值;多治理一片荒山,就是我的价值;让当地老百姓找到致富之路,就是我的价值!"王有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