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校长读书笔记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校长读书笔记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_第1页
1/4
校长读书笔记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_第2页
2/4
校长读书笔记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_第3页
3/4
校长读书笔记读《素养教育在美国》有感校长读书笔记读《素养教育在美国》有感最近我拜读了美籍华人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养教育在美国》一书。此书表达行云流水一般,让读者轻松、悠闲、随性,这里没有繁琐的、干涩的教育观念,也没有长篇累牍的论述,我厌倦那种自命非凡、咄咄逼人的高不可测的论理书。作者以自己的儿子在美国的学习中的“小故事〞为素材,通过一个又一个立体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化浅出地说明了美国素养教育的特点,在比照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的困窘,发人深思。值得一提的是黄先生书中的许多问题很有价值,很有见地,值得我们探讨。如“制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要不要惩处孩子?〞等等。第一章《制造性能不能教》中,作者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在国内,作者就开始让三岁的儿子接受中国画的启蒙教育,儿子的国画有板有眼、像模像样。来到美国后,作者把有着绘画天赋的儿子送进了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学习班,可是在这个班里,儿子却无法落笔画画,因为老师什么也不教,只让学生涂鸦似的乱画,甚为不满的作者立即让儿子退出了这个“误人子弟〞的绘画班。可后来,作者通过观察,发现美国孩子在绘画的时候有着充分的想象力和制造力,他们从不问“像不像〞,而是问“好不好〞,也就是画得独特不独特。而中国孩子评判一幅画好坏的标准却是“像不像〞,像不像老师的画,像不像现实中的实物。我想假如没有一个参照物,中国的孩子就根本无法下笔。由此,我不禁想到:我也是一位老师,参加课程改革也有十年了,素养教育天天高喊,可是,我们的素养教育和美国的素养教育究竟有何区别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反省之中。美国的孩子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科选择不同的学段进行学习,而我国的孩子只能按年级学习各门功课,可见美国教育重视个性开展;美国的孩子在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写调查报告,而中国的学生在上大学时,才开始学习写调查报告,可见美国认识到社会对孩子成长作用很大;美国的孩子每到一个地方,社区里都有球队可以参加,而中国的学校里很少有自己的球队,看来美国比拟清楚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培育团队意识;美国的孩子从小学开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搞一个“职业日〞,请社会上各行各业,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到学校来给孩子们介绍各自的工作,什么律师啦、拍卖行的拍卖师啦、汽车推销员啦、消防队员啦、警察啦、运发动啦、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校长读书笔记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