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艺术:批判的艺术与技巧班主任工作艺术:批判的艺术与技巧 俗话说: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因此,教育不能没有批判,没有惩处。但老师在批判的时候假如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隔阂。因此,批判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判,不是损害学生心灵的刑具,不是批判者广施威风,使被批判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育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本文试以自己的带班经验,浅析批判教育的艺术和技巧。 一、批判要及时 对于学生实施惩处的批判,应体现及时性原则,即发现学生犯了错误之后,及时进行批判惩处,指出其错误所在及应该承担的责任。如发现学生有损坏公物现象,要及时指出其错误和危害,而不能等到时过境迁,再来批判惩处他。 二、批判要情感投入 古人云: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老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满怀真诚、理解、尊重、信任和爱护,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老师,和盘托出心底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判和指点。对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判时应加强情感投入,并在平常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多关怀,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的批判,往往收到奇效。 三、批判要寓讲故事、打比方中 学生由于年龄尚小,对道理的理解往往不容易到位,他们有时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错误的存在。老师对他们可实行旁敲侧击的方式,寓批判于讲故事、打比方或意味深长的动作、言语之中,促使学生深思、自责。著名教育家孙敬修见几个孩子在折树枝,便把耳朵凑过去,装出听什么的样子,孩子们好奇地问爷爷在听什么,他说是听小树苗哭泣。 小树苗也会哭吗? 是呀!你们折了它,它当然要哭。它们说,它们长大好为大家作贡献呢,请你们不要损害它们。 孩子们听了,羞愧得脸也红了。后来,他们自动组织起护林小组。未发一句责备的话,却取得了一般批判所难以取得的效果。 四、批判要体现平等性 在批判学生时,教育者还常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对差生所犯的错误进行非常严厉的批判,往往是 罚重于过 ;而对于好学生的错误往往实行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的态度,甚至是 视而不见 。很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