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 【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学习重点】1.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2.“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及评价【学习难点】1.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的探索。【课前预习】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不甘心失败。(2)1918 年夏,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3.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4.特色:兼有“战时”和“ 共产主义 ”两种特色。5.评价:(1)积极:对粉碎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2)消极:损害了农民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新经济政策1.原因:(1)直接原因:“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在战后继续实施,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2)根本原因:不适应当时的 经济发展 水平,不符合国情。2.内容:(1)农业:以 粮食税 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①允许私人开办 小企业 ;以 租让 方式让 外国资本家 经营矿产、森林、油田等;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废除 实物分配制 。3.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4.作用:(1)提高了人民的 生产 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2)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三、“斯大林模式”1.背景:(1)1922 年底, 苏联 正式成立;(2)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3) 新经济政策 被逐渐取消2 特点:实行单一的 公有制 和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 ,独立于 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之外。3 评价:(1)功绩:①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苏联成为工业强国;②经济实力的增长为后来 反法西斯 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①片面发展 重 工业 ,导致 农业 和 轻工业 的滞后;②向 农民 索取太多,压制了他们的 生产积极性 ;③长期的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④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的僵化成为以后 苏联解体 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知导学】1.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