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 北 省 望 都 县 固 店 中 学 高 中 地 理 必 修 三 “ 城 市化 ” 导 学 案自主回顾:完成《与名师对话》118 页“知识梳理”学习主题:一、城市的划分标准:世界上不少国家以2000 人或5000 人以上的居民点为城市,联合国规定的标准为2 万人。我国规定:人口5000 ~2 万一般叫镇或城镇 ;20万以下叫小城市 ;20万~50万叫中等城市;50万~100 万叫大城市; 大于100 万叫特大城市;国际上一般把人口在1000 万以上的城市称为“超级大城市”,如纽约、东京、墨西哥城、北京、上海等。二、辨别概念:1.城市化2.虚假城市化3.滞后城市化4.逆城市化现象(见教材38页)。见《与名师 对 话 》 119 页 “ 方 法 规律”三、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四 、 . 发 达 国 家 和 发 展 中国家 城 市 化 的 差 异 ( 见 地 图52 页)五 、 现 阶 段 中 国 城 市 化 的特点六、城市化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或起伏更大(如摩天大楼)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气温、降水等要素发生变化,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也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将城市大气污染带到郊区,也将郊区大气污染带到城区,扩大了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水文市政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使城区水系出现紊乱,也使降水、蒸发、径流出现再分配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也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出现变化;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交通工具、尤其是工业“三废“,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也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七、城市环境问题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 )中心区人口密集;2 交通拥挤;3 、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4 、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5 、失业人口增多;(6 )社会秩序混乱。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扩大绿化面积。城市化速度 快,呈加速发展的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