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随笔第 7 课时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2)【学习导航】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 1.进一步熟练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 项和公式.2.了解等差数列的一些性质,并会用它们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自学评价】1. 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前 n 项和为 Sn,那么数列 Sk,S2k-Sk,S3k-S2k……(k∈N*)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k 2 d .2.在等差数列{an}中,若 a1>0,d<0,则 Sn存在最大值.若 a1<0,d>0,则 Sn存在最小值.3.对等差数列前项和的最值问题有两种方法:(1)利用:当>0,d<0,前n项和有最大值奎屯王新敞新疆可由≥0,且≤0,求得n的值奎屯王新敞新疆当<0,d>0,前 n 项和有最小值奎屯王新敞新疆可由 ≤0,且≥0,求得 n 的值奎屯王新敞新疆(2)利用:由二次函数配方法求得最值时n的值奎屯王新敞新疆【精典范例】【例 1】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四项和为 21,末四项和为 67,前项和为 286,求数列的项数。分析 条件中的 8 项可分为 4 组,每组中的两项与数列的首、尾两项等距。【解】 ,,。【例 2】已知两个等差数列{an}、{bn},它们的前 n 项和分别是 Sn、Sn′,若,求.【解法一】 2a9=a1+a17,2b9=b1+b17,∴S17==17a9,用心 爱心 专心1S17′==17b9,∴.【解法二】 {an}、{bn}是等差数列,∴可设 Sn=An2+Bn,Sn′=A’n2+B′n(A、B、A′、B′∈R), ,进而可设 Sn=(2n2+3n)t,Sn′=(3n2-n)t(t∈R,t≠0),∴an=Sn-Sn-1=(2n2+3n)t-[2(n-1)2+3(n-1)t]=(4n+1)t,∴a9=37t.同理可得 bn=Sn′-Sn-1′=(3n2-n)t-[3(n-1)2-(n-1)]t=(6n-4)t,∴b9=50t,∴.【例 3】数列{an}是首项为 23,公差为整数的等差数列,且第六项为正,第七项为负.(1)求数列的公差.(2)求前 n 项和 Sn的最大值.(3)当 Sn>0 时,求 n 的最大值.【解】 (1)由已知 a6=a1+5d=23+5d>0,a7=a1+6d=23+6d<0,解得:-<d<-,又 d∈Z,∴d=-4(2) d<0,∴{an}是递减数列,又 a6>0,a7<0∴当 n=6 时,Sn取得最大值,S6=6×23+ (-4)=78(3)Sn=23n+ (-4)>0,整理得:n(50-4n)>0∴0<n<,又 n∈N*,所求 n 的最大值为 12.点评: 可将本题中的公差为整数的条件去掉,再考虑当 n 为何值时,数列{an}的前 n 项和取到最大值.【例 4】等差数列中,该数列的前多少项和最小?思路 1:求出的函数解析式(n 的二次函数, ),再求函数取得最小值时的 n 值.思路 2:公差不为 0 的等差数列等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