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邑县高级中学高二语文《陈情表》导学案 新人教版【学习目标】 1. 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 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 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课时安排】 三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苏轼有言: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1、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又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人,晋初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年轻时师事名儒谯周。曾任蜀汉尚书郎,多次出使东吴,甚有才辩。蜀亡后,屏居乡里,以孝闻,累举不应。 2、资料链接 (1)背景知识 公元 263 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与此同时,当时李密以孝闻名于世,晋武帝承继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时也用孝来维持君臣关系,维持社会的安定秩序。正因如此,李密屡被征召。李密作为亡蜀之臣,心存疑虑,进退两难。若辞不赴命,必引起皇帝猜疑,受到怪罪;若赴命任职,又非李密的本意,于是以“乌鸟私情”,祖母“供养无主”为由,写了此表。文章选自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2)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二.试译全文,圈出难解的字、词、句,注意通假、活用、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臣以险衅(xin) 夙遭闵凶(sù、mǐn ) 行年四岁(xíng ) 悯臣孤弱(mǐn ) 少多疾病(shào ) 终鲜兄弟(xiǎn ) 门衰祚薄(zuò ) 无期功强(jī、qiǎng ) 五尺之僮(tóng ) 茕茕孑立(qióng ) 常在床蓐(rù ) 逮奉圣朝(dài ) 太守臣逵(kuí ) 除臣洗马(xiǎn ) 猥以微贱(wěi ) 责臣逋慢(bū ) 刘病日笃(dǔ ) 2.掌握下列成语。孤苦伶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