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中语文《第5课 荆轲刺秦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中语文《第5课 荆轲刺秦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13
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中语文《第5课 荆轲刺秦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13
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中语文《第5课 荆轲刺秦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13
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一语文《第 5 课 荆轲刺秦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1【学习导航】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3、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思考领悟在 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4.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 【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史书,杂记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之事,包括了自春秋以后至秦统一天下约二百四十年的部分历史。《战国策》是由战国末期至秦汉间一部史料汇编,西汉刘向重新整理,分为 33 卷,定名为《战国策》。该书记叙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的言论及其纵横捭阖的斗争,从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政治大事和多种矛盾。全书侧重记叙了纵横游说之士急功好利、朝秦暮楚、玩弄权术的行为和耸人听闻、放言无惮的辞令,突出表现出纵横家的思想:政治上崇尚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追求功名显达、富贵利禄。《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当时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多有鲜明生动的描绘,尤其描写了一系列的“士”的形象。《战国策》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有时还运用虚构的手法。《战国策》在语言艺术上的空前成就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其文章风格是: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战国策》文章的特点还体现在: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增强文章的气势;长于铺张渲染。【资料链接 】 (一)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是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诗,请大家猜猜看看,诗中的燕国壮士指的是谁?他是何许人呢?他为燕国做了什么事?(二)了解背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 227 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 6 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 230 年灭韩,又于公元前 228 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 222 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 232 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就是在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河南省开封市十七中高中语文《第5课 荆轲刺秦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