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标(一): 1.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 2.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学生自学材料 一.课前预习 要求: 1、通读课文,能从组成成分、表面温度、体积、质量等角度简述太阳的概况 2、简述太阳辐射的概念 3、讨论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 4、查找资料举例说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5、简述太阳大气的结构 6、阅读课文并归纳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7、查找资料举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重点) 二.课内补充材料 1、天文单位: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在天文学上称做“天文单位”,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很多天文数字都是以它为基础的。 2、太阳电磁波:自然界中的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能量,太阳电磁波包括 x 射线 、γ 射线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它们的波长不同 ,特性和作用也有很大的差异,太阳辐射光谱的范围大约为 0.16-4.0 微米,辐射能量强度按波长分布为可见光区(占 50%),红外区(占 43%)和紫外区(占 7%)。 3、大气上界:由于大气会对太阳辐射产生影响,为了排除大气的影响,更好的说明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我 们就把测量地点放在地球大气上界,课本 P9 图 1.8 纵坐标就代表在大气上界,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在一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的总和。 4、思考; 观察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为什么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规律和课本图 1。8结论不符合,为什么?是什么原因影响的? 三.课外阅读材料 太阳活动与地球、生物和人类 天体物理学家早就发现,每隔 11.2 年,太阳的活动就出现一次高峰,太阳黑子达到最大值。因此,在太阳活动的峰年,地球气温明显升高,例如,1995 年亚非拉夏季酷热,虽然有温室效应的原因,太阳活动增强也是原因之一;在太阳活动的谷年,太阳辐射比峰年要弱,地球的气温相对要低些。在我国,谷年附近常常出现南涝北旱,影响农业生产。六十多年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研究过江淮洪水与太阳活动的关系。他在论文中指出,1931 年宜昌水文站每秒近 6.5 万立方米的流量,同 1909 年和 1887 年的洪水相对应,间隔均为 22 年。1954 年和1975 年的洪水,间隔也是 22 年。科学家以此推算,认为 20 世纪的 1998 年和 21 世纪的 2020年,都是谷年期,江淮又会发大水。1998 年,我国长江流域果然发生了特大洪水,科学家们有的说是厄尔尼诺作怪,有的认为是长江上游森林植被遭破坏,但是,太阳活动对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