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项突破演练19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正确判断文言句读(断句)1.(2016·天津卷改编)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在通读句子的基础上,粗通大意,“”借助彼“”“”“”“”而或独等关键词断句。彼提示下面举例,“”故在有未尝失母后断开;“”而表示承接,“有母不待求”母是一个整体,其后断开;“”句中第二个而表示转折,“”而母存或忽而不敬中间不能断开,“”此或与第“”二个或所带的文字并列,“”故在或忽而不敬后断开;“”或悖而不爱者讲另一种情况,故在其后断开;“”独表示反问,领起后面的文字,增强后面的语气,“”独何心欤中间不断开。附【译文】赞曰: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亲,成年以后知道了,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昔日苏东坡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和神明相通,不是和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定哭泣。人们谁没有母亲?有母亲谁没有这样的心呢?他们有母亲,未曾失去母亲,拥有母亲,不用去寻找母亲,母亲活着的人却有忽视并且不尊敬(母亲)的,也有违背甚至不爱惜(母亲)的,他们这是什么心啊?2.(2018·南昌模拟改编)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瓒壮其对,释不诛也。(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解析】选B“”。汉室衰颓是主谓句,意思相对完整;“”“”人是怀异心的主语,不能割裂;“”不失忠还是“”不失忠节不易看出,可先放下;“”而节章一词,古汉语中没有复用的情况;“”章是奏章,“”于是可判节归上句;“”于将军未美意思相对完整;“”“”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这样断句意思清楚明白。附【译文】田畴,字子泰,是右北平郡无终县人。初平元年,“”讨伐董卓的义军兴起,董卓胁迫皇帝迁都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息说:“奸逆之臣发动叛乱,朝廷流离动荡。我作为宗室老臣,现在(我)想派使者(去朝见皇帝),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