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湖北省当阳二中2014年高中语文 1-18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湖北省当阳二中2014年高中语文 1-18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1/6
湖北省当阳二中2014年高中语文 1-18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6
湖北省当阳二中2014年高中语文 1-18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3/6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班级:______ 组别:___ 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尝试对对子。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2. 尝试对对子。【知识链接】一、从有关高考对联谈起: ⑴1932 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著名史学家陈寅格出文科试题,其中有一题是对对子,出的是“孙行者”,要求学生对出下联。学生所对五花八门,有人对“猪八戒”。但下面几种答案都比较好,1 胡适之 2 祖冲之 3 韩退之 4 王引之。考生周祖谟对“胡适之”,得了该题满分。为什么?名词对得工整,以“胡”对“孙,有谐“猢狲”之妙;“适”对“行”,“之”对“者”,动词对动词,虚词对虚词。 ⑵2009 年全国高考安徽语文卷第二卷的第 19 小题: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幅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园 千里绿 春锦绣 似凝香 万金山 新春对联 上联:翠柳迎春千里绿 下联:黄牛耕地万金山 教师办公室 上联:桃李满园春锦绣 下联:芝兰绕阶似凝香 二、对联的起源和发展 ⑴ 什么是对联?对联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文学形式,雅一点成为楹联,俗一点叫做对子 。 它是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⑵ 对联起源于何时?发展盛行于何时?一般都认为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之桃符题词。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十字。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余庆,人名。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如果从对仗来追1溯它的渊源,那就更远了。它最早的原形,则是以“对语形式出现的。”秦汉瓦当中刻有“千秋万岁”、“长乐未央”等对语是很多的。我们还可以从古代诗赋中看到对它的影响如《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诗人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等。对仗工整,脍炙人口。因此,我们认为对联产生于唐以后,是符合文学的发展规律的。对联是从诗歌特别是唐代格律诗(以及汉魏的骈体赋,如江淹的别赋“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兹明月光。”)中发展演变出来的,即将诗、赋中的对偶句独立成为上...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湖北省当阳二中2014年高中语文 1-18 奇妙的对联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