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象山中学 2014 年高中历史 第 13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 2【学习目标】 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了解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自主学习】一、经济特区的创办1、创办1980 年, 、 、 、 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条件:(1)东南沿海多侨乡、侨胞是历史因素;(2)优良港湾众多,毗邻港澳台是地理优势;(3)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好1988 年,中国设立 ,划出海南岛设置海南经济特区。2、影响: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当场消化 1】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1979 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 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② 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③ 我国在东南沿海划出了几个城市作为经济特区④ 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1、 年 5 月,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2、1985 年,国务院决定将 、 、 和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3、到 1992 年逐步形成了沿海开放地带4、在开放城市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以引进外资为主,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当场消化 2】2009 年 10 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 60 周年”图片展,全面展示了 6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新中国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 D、经济技术开放区【当场消化 3】国际舆论曾评价新中国某一“开放行动”是 35 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开放沿海 14 个港口城市三、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时间: 年2、目的:(1)以浦东开发与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2)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