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项羽本纪》教案(3)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六)研读第五段,<一>梳理重点词句。1、通假字① 辟易数里② 骑皆伏曰2、重点实虚词① 汉军乃觉之②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③ 田父绐之曰④ 期山东为三处⑤ 汉军 皆披靡3、古今异义愿为诸君快战4、重点句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思考讨论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 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像他说的这样吗?试剖析。3、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 形象。 (七)研读第六段,梳理重点词句。<一>基础知识梳理:3、实虚词① 无以渡② 项王亦被十余创4、重点句①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②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③ 吾为若德 <二>思考:1、婉约派一代词宗李清照有一首风格迥异的诗,也是来评价项羽的,还记得吗?明确: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2、这首诗体现了词人怎样的观点?明确:写得大气磅礴,气势夺人。她为项羽大唱赞歌,认为好男儿就应该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项羽不肯后退,宁肯一死,死得好!悲壮惨烈,气壮山河,英雄无悔,本色不改,可敬可畏,可歌可泣。启示: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 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八)读第七、八、九自然段<一>重点词句1、通假字乃持项王头视鲁2、活用词① 豪杰蜂起②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思考:司马迁的点评应怎样理解?明确:本段评论了项羽成功失败的原因,表现了作者褒贬兼备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前段肯定项羽适应历史潮流,乘势消灭暴戾秦族,获得成功,极赞他的兴兵之暴;后段批判项羽的刚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视战略,导致失败,极叹他的灭亡之速。一赞一叹,想见作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无限惋惜。 (九)小结:项羽人物形象项 羽 是 农 民 起 义 中 涌 现 出 来 的 一 位 英 雄 , 他 勇 猛 善 战 , 叱 咤 风 云 , 力迟迟不分 给功臣);有时果毅决断(杀宋义自立),有时又优柔寡断(鸿门宴)。总之,司马迁巧妙运用多种手法把项羽性格中的各个...